logo
  • 加载中...
樊梨花和圣泉山观音寺的传说
字体:    

圣泉山是自然的佛教圣地,按照观音寺碑文的记载,这座寺庙始建于唐代,在明成化年间重建,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。圣泉山观音寺除大雄宝殿、大悲殿、圆通殿等人文景观外,寺庙周边的天然景观十分雄厚,有神龟石、三星洞、香炉石、灵照松等。

樊梨花和圣泉山观音寺的传说

据传,唐代闻名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,一次与北国交兵,被困九龙山,即现在的圣泉山下,当时敌强我弱,命悬一线。情急之中,樊梨花合掌急呼:“观世音菩萨显灵!观世音菩萨助我!”

观世音菩萨闻听呼救,立即点化九龙山的九条伏地青龙,请它们施救,成绩殊胜因缘。九条青龙欣然领命,立即兴风布雨,在军阵上空下起滂沱大雨。交战双方被大雨浇得睁不开眼抬不起臂,自身难保。乱军中,樊梨花率兵突围而去。

事后,樊梨花感念观世音菩萨救命之恩,遂在九龙山云兴之处,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,以为永世供奉。此即为圣泉寺之来源。

圣泉山观音寺

圣泉山观音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口头村,始建于唐代(一说明代),现在已找不到确切的建造时间的笔墨记载。

据传说,唐代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,一次被困圣泉山,情急之中急呼观世音菩萨显灵,后樊梨花突围而去。事后在此地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。

圣泉山观音寺正殿前东侧有古井一处。

圣泉山观音寺的结构

寺院后殿前立两座碑。其左碑为成化二十年建寺之碑。其右碑为清嘉庆二十一年补葺碑。此碑前方有一口斜井。传说此庙原无井,和尚天天都要下山去背水,特别很是艰苦。如许年复年,日复日感动了韦驮,从外埠背来一口井,因为时间紧迫,鸡鸣天亮井尚未安正而止,所以人们称它为斜井。 如今生存较为齐备。

寺内殿宇南朝,建筑面积450平方米,前殿一间,两圆窗,前檐旋子彩绘,后檐苏式彩绘。后殿三间,无檩前出廊,进深2间,灰筒瓦,硬山调大脊,龙草和玺彩绘,彻上明造,另有东西耳房和东西配房。

礼佛传统

悠长的佛教文化和正统的礼佛传统是圣泉山景区自2006年重建开放后的最大旅游亮点,与此后推出的民俗村一路组成了圣泉山旅游主体。

上山的道路同等是坡道,鲜有台阶。两边的景观结合了文物、天然和人造三种风格。据景区经理赫首君介绍,尽管圣泉寺的历史悠长可跟随到唐代,但是年深日久,风雨侵凌,唐代建筑已不见踪迹。只有观音寺内正殿前西侧及韦驮殿东南角,尚可见到两株古槐残存的根桩,直径达1.5米以上,应是唐代遗存。

所以为了发掘和雄厚景区的人文魅力,两年来投入大量资金,修葺了诸多碑文,佛教经典故事壁画以及“二十四孝”故事的浮雕等。




  • 时间:【2024年08月03日】   作者:【系统   内容来源:【互联网】    (内容不显示点这刷新)          

    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,所有非本站原创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。
    请点击这里 举报


    上一篇:樊梨花和鸣沙山的传说
    下一篇:樊梨花和火药山与九眼楼传说

    相关视频内容推荐

    相关文章内容推荐

    我有话说

     以下是对 [樊梨花和圣泉山观音寺的传说] 的评论,总共:0条评论
    视频推荐
    古籍推荐